技術專文 

無鉛焊錫技術專文

無鉛焊錫(lead-free solder)已經是必然的趨勢,但選擇無鉛焊錫的系統並不容易,除了元件本身生產的考量外,最難的是和電路板上錫膏的相容性,尤其在目前有鉛與無鉛混用的過渡期,問題更是層出不窮,其實癥結點就在材料的熔點上。

以目前使用者常用的含鉛錫膏(Sn63Pb37)而言,熔點為183℃,而以往元件電極的錫鉛比多控制在Sn85Pb15或Sn90 Pb10左右,此範圍之合金熔點都在200℃左右,因此,目前業界常使用之215℃ ~ 220℃的迴焊(reflow)溫度已足夠使錫膏及元件之合金均成為液態而融合在一起,但如果元件的表面是使用純錫的系統,錫的熔點為232℃,則迴焊的過程中,元件表面沒有熔化,熔化的錫膏只能靠表面張力與元件結合,此種固體與液體的結合,遠不及液體與液體的結合,往往造成所謂 “爬錫高度不足的 “ 的缺陷。這個問題亦造成元件廠商遲遲不敢全面導入無鉛的系統。

不能將迴焊溫度提高,主要原因是必須考慮電路板上其他元件的耐溫特性,如主動元件的封裝外殼、連接器及電解電容等,都是不耐高溫的元件。因此目前含鉛焊錫的迴焊溫度才會維持在目前215℃ ~ 220℃左右。

但這些元件的特性終究也必須改進,因為目前已經被國際電子製作協會(NEMI)建議之 “工業標準 “無鉛錫膏的合金系統有兩種:

(1)Sn3.9 Ag0.6 Cu(±0.2%),適合迴焊製程,熔點約在217 ~ 218℃之間,建議迴焊溫度為238 ~ 248℃。 (2)Sn0.7Cu,適合波焊(wave solder),製程熔點為227℃,波焊溫度245 ~ 255℃。

此兩種系統的製程溫度都高於純錫的熔點,因此,未來真正導入無鉛化製程後,純錫系統的元件才能順利運作。 對元件電鍍製程而,純錫是最單純操作的系統,但為了解決目前有鉛與無鉛錫膏並存的過渡時期,必須再選擇另一種無鉛的合金系統,下表是目前常被考慮之焊錫合金系統:

表一  無鉛焊錫合金系統性性比較表

 

錫-鉍

錫-銅

錫-銀

潤溫性

+/-

延性

 

耐蝕性

 

抵抗錫鬚能力

+/-

 

成本

量產性

+  +

-  -

相容性

+/-

++:非常好、 +:好、 +/-:普通、 空白:沒有資料

在這些系統中,錫-鉍是日本常用的系統,而歐、美則傾向純錫系統。純錫 的特性相較表中其他合金是比較好的系統,但有研究發現,純錫對蒸汽老化測試 (steam aging) 最敏感,潤濕性衰減最快,也就是說氧化最快,這可能會造成儲存 期限的下降。

錫-銀系統成本太高,製程難控制,未來幾年內尚無有效解決方案。

錫-銅系統主要是採用(Sn0.7 Cu)這個成份的低溫相,但此成份很難監控(特別是底 材也是銅),且很容易產生錫鬚,雖然將銅成份提高至 2-3%可以有效抑制錫鬚, 但製程及成份不易掌控將使錫銅系統在短期內尚無法普遍被接受。

錫-鉍系統最早在日本導入,鉍是週期表中最靠近鉛的元素,因此錫-鉍合金也有 類似錫-鉛合金的特性,鉍含量愈高,熔點也愈低,日本曾發展出鉍含量高達 10% 的合金系統(熔點接近 Sn63Pb37 的 163℃),但因為機械性質太脆,因此將鉍含量 降 3%,Sn-3%Bi 有良好的焊錫性及抵抗錫鬚的能力,因此日本廠商已廣為接受, 但歐美廠商對此系統之資料所知有限,接受度並不高。

歐美廠商排斥錫-鉍合金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錫-鉍遇到鉛可能形成錫-鉍-鉛三相合 金,而這種合金可能會有一個 96℃的低溫相形成,在高低溫循環的環境下有機 械性質降低的疑慮,因此,仍傾向純錫。

綜合上述之資料可以瞭解,鉍的添加可以降低熔點,且錫-鉍系統已經過日 本實際應用。為解決目前有鉛無鉛交接期的純錫熔點過高之問題,錫-鉍是比較 適合的選擇。

以長遠的角度而言,純錫應該是最終的用系統,特別是以資源再利用的綠色 產品的角度來說。但在短期有鉛及無鉛交替的過渡時期,錫-鉍還是廣為接受的 合金系統。

對於錫-鉍的電鍍製程而言,製程控制必須注意的要點如下:

(a) 錫鉍合金的鉍含量會隨電鍍電流密度降低而增加。
(b) 當電流降為零時鉍會黏附在在陽極表面,可以用自動添加系統來解決。
(c) 鎳厚度可再降低至 3um 以下。
(d) 電鍍錫晶粒大小會影響錫鬚的生成,晶粒愈大,錫鬚愈少。研究發現 5.2μm Sn+0.18μmNi 底層,幾乎沒有錫鬚發生。而其他研究也指出,只要有鎳當底層降 低電鍍錫所受的應力,錫鬚是可以有效亦制的,至於鎳的厚度可參照 IBM 的要求。

作者:莊弘毅
璦司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